Common Sense on Mutual Funds讀後感續2---物理學的投資應用


在第三部分的頭兩個章節,作者用物理定律影射投資世界。

第一個是回歸平均(Reversion to the mean)。過去表現好的基金,未來表現會趨於平凡。過去表現差的基金,未來表現也會趨於平凡。這種回歸平均的現象,不僅限於基金。也可見於成長股對價值股、大型股對小型股、還有美國股市對國際股市。

這種回歸平均的現象,作者類比為萬用引力。就像所有離開地表的物體,都有落回的傾向。在金融界超越平均的表現(不論是太好還是太壞),也會有向平均的靠攏的傾向。

可能有的讀者會覺得可以據此進行反向操作。譬如過去表現不好的基金,未來表現會有比較好的傾向。所以不要買過去表現好的基金,應該買過去表現差的基金,這樣才有可期待的未來。關於這點,書中有一個圖表明白表示基金是向那一個Mean靠攏。

作者用過去十年的表現,將基金依績效分成最好、中上、中下與最差四個組別,然後看它們在接下來的十年,表現如何。很明顯的,這四個組別基金的表現都會向Mean逼近。

但是這個Mean在那裡呢?那是一個低於指數的位置。

也就是說,平均而論,不論是選好基金,還是壞基金(依過去績效論),投資人都不容易選到超越指數的基金。

這個結果一點也不意外。假如整體基金的平均成績遜於指數的話,那麼它們豈會有一個高過指數的Mean呢?

在過去,我們看過許多國家股市與產業的Reversion to the mean,從燦爛回歸平凡。曾經不可一世的日本股市、曾經引領人類步入新時代的dot com產業,這些當時人們堅信不移的”投資趨勢”,後來的結果呢?

現在投資人相信的投資趨勢,譬如新興市場、能源、原物料,能否達到宇宙速度,逃脫無所不在的地心引力呢?我們拭目以待。

在下一個章節,作者從古典物理推進到現代物理,以相對論形容投資世界。

這章的開頭很有意思。作者引用名句,”Annual income, twenty pounds, annual expenditure nineteen six, result happiness. Annual income, twenty pounds, annual expenditure twenty pounds six, result misery.” 生活開支的平衡,決定快樂與否。

而在投資世界,”Market return, 17.8%, my return, 18.3%; result happiness. Market return, 17.8%, my return, 13.2%; result misery.” 投資時,能否贏過對應指數,決定了快樂與否。

這是一個很基本的要求。要投資,不是報酬率大於零就叫及格。假如你的主動型基金經理人,在一個上漲20%的市場,給你18%的報酬,那是不及格的成績。假如你投入的金額是100萬,那這2%的差距,等同害你少賺了2萬。投資的風險不是只有賠錢,該賺的時候賺不夠多,也是一種風險。

很多台灣投資人,似乎相當滿足於這類18%,但遜於指數的成績。他們認為,有賺就好,不用要求太多了。這是一種姑息養奸的態度,這是一種對自己資金的隨便。這種低階標準,就會讓許多不入流的資產管理公司與基金,繼續在市面上橫行。

回到主題,在投資世界,與對應指數的比較,變成許多經理人的投資要務。他們不是為了投資人而投資,他們是為了自己的職位而投資。為投資人投資,應根據分析來進行動作。為了保住自己的職位,會根據指數的組成來投資。後者這個動作,就叫做Closet indexing,偷偷進行的類指數投資。

這種主動經理人管理的投資組合會與指數成份股有相當的重疊。他寧願放棄大幅勝過指數的可能,只求表現不要輸指數太多。因為輸指數太多,他就只能捲舖蓋走路了。這種完全為了保住自己職位的投資方法,在”專業”資產管理界,相當盛行。

投資人買進這種Closet indexing的”主動”型基金,所付出的高額經理費,其實只是為了其中一小部分與指數不同的投資組合。這是一種不值得採用的主動投資。

有的經理人會說,我持有的股票,有50%與指數成份股不同。面對這種說詞,投資人應檢視,他持有的股票總值,有多少百分比是放在指數成份股中。基金持有的股票是可以50%與指數成份股不同,但80%的總值是放在成份股內的。

當我們選擇與指數的相對表現來衡量基金時,經理人也根據這個投資相對論發展出他們的投資”哲學”。

測量本身,就會影響觀測的結果。


PS.
本書的中譯本是共同基金必勝法則(上) 共同基金必勝法則(下)

英文版是: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Common Sense on Mutual Funds讀後感---從投資基本策略談起

Common Sense on Mutual Funds讀後感續1---挑基金是誰的責任

Common Sense on Mutual Funds讀後感續3---柏格眼中的基金業

Common Sense on Mutual Funds讀後感續4---一位識見不凡的企業家

基金績效檢視(Benchmarking Your Funds)

相信績效,或是信任經理人?(Mutual Fund without Mutual Trust)


1 comments:

匿名 提到...

g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