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lue Averaging讀後感續2----Value Averaging的威力與缺點


Value averaging就是定期投入時,資產的成長額度是一定的。一個簡單的例子,譬如每月在某基金的資產要成長一萬。假如該基金下跌,那麼就要投入更多的金錢,買進更多。假如該基金上漲,那麼就可以減少投入的金額或甚至需要賣出。

定期定額是每一段期間,投入固定的金額。定期定額是一種投入的策略,讓投資人可以買到比定期定股更低的價位,但對於在市場高漲時要如何處理則沒有對應的策略。Value averaging可補這方面的不足。

在市場高漲時,假如上漲幅度超過Value averaging預定資產成長的額度,那麼投資人便需要賣出。在市場下跌時,為了讓資產成長能跟上預定的額度,必需要投入更多。這是一個讓投資人低點買更多,高點部分出脫的策略。

表面看起來,Value averaging這個投入法有很強的說服力。低點買進,高點出脫,看來是較高報酬的保證,但事實不然,Value averaging也有它的侷限。

每期增加的額度,就是這項投資最高最大的收益。Value averaging策略會限制投資的成長性。假如投資人很幸運的,是投入一個具有長期成長性的市場。當定期定額投資人都仍在持續投入時,使用Value averaging很可能已經在減少投入或甚至賣出,造成投入市場資金較少與較低的財富累積。

書中第49與第50頁,分別有一張很漂亮的圖,解釋隨著時間經過,使用定期定額與Value averaging的投資人,在資產累積與平均買進價格方面,各會有如何的表現,讓讀者馬上可以掌握到這兩者基本機制的不同。

書的後半,則以實例解釋如何以定期定額或Value averaging達成投資目標。這是一份相當完整的解說。在關於定期定額的中文論述中,我還不曾看過如此細緻的說明。從一開始如何計畫,到經過一段期間的市場起伏後如何調整計畫,書中都有詳細說明。經過這樣計算的定期投入方法,便具有導向飛彈的性質。目標轉彎,飛彈也跟著轉,有很大的機會擊中目標。很多投資人使用的定期策略,沒有目標,不會調整,恐怕只是在對著可能有目標的區域發射火箭。雖然書中有較多的算式,但對於認真想要以定期投入策略累積達成某一目標財富的投資人,讀完之後,很可能會有如獲至寶的感覺。

我覺得作者所描述達成理財目標的方法,特別是定期投入策略與貨幣基金搭配使用這一段,已經有點可以取代資產配置的效能。我想,這樣一個較簡單的方法,或許能說服更多的投資人。解釋或瞭解資產配置,是比較傷神耗時。


後記:Value Averaging的中文版是定期定值投資策略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Value Averaging讀後感----為什麼需要Formula Strategy

Value Averaging讀後感續1----從定期定額談起

另一種定期定額

資產配置初步(Asset Allocation in Essence)總目錄

綠角中文書局

21 comments:

Megalodon 提到...

看來跟我想的沒有差太多阿!我並沒有認為VA比DCA好「很多」,但是是一個可以考慮的formula strategy。其實我認為VA這本書除了VA的觀念,Value Path也是很重要的,可惜這邊沒提到,可以參考這一篇網路文章:http://buffettism.blogspot.com/2009/09/blog-post_245.html

匿名 提到...

最近想定期定額一檔亞洲的基金,爬了一些綠角大的文章後,考慮的是富坦亞洲成長,雖然經理費還是很貴1.35%,但比大多數國內外基金1.5~1.75以上的好些,但在查Morningstar 台灣與香港網站,發現富坦亞洲成長(經理費:1.35% 保管費:0.14%)
的總開支比率相當高,有2.28%,隨機對比了國內投信統一亞太基金(經理費:1.75% 保管費:0.26%)總開支比率只有2.05%,是單純手續費的差距??這邊請綠角大與各路高手釋疑了...多謝

peterho 提到...

只針對統一亞太基金來回答,也不清楚晨星2.05%怎麼算出來的,因為不過查就知道這部分一定有錯。

對境內基金,請去投信投顧公會網站查詢,就有十分詳細的資料可供查詢。對統一亞太基金而言,97年總費用為3.52%,98年為3.27%。

綠角 提到...

謝謝peterho的分享

經理費超過1%的基金
都是太貴

匿名 提到...

這種方式能應用在買外幣上嗎? 謝謝.

匿名 提到...

綠角大
可否請教一下在史考特根第一理財 開戶的話
兩者差異性在哪? 以及手續費.服務等等
可否另寫文章比較一下兩者差異性 謝謝!

綠角 提到...

用value averaging累積外幣
真是相當新奇的看法

有人試過嗎?

dusky 提到...

Value Averaging雖有侷限性,但是投資是存退休金時,透過試算方式(採長期持有不售出、若基金淨值飛漲時,則不扣款模式計算),無論在成長(即使衰退)的市場,VA都還是比指標(benchmark)有更高之收益...

匿名 提到...

原來我是用"股債8:2的投資組合+定期(每年)再平衡+定期定額投入(但每期投入金額依通膨成長3%)"

看了本書,它是選定一檔基金/etf作為投資標地來作定期定值投資,若我想把書中投資標地改成"股債8:2的投資組合",請問可以直接套用書中原定期定值方法嗎?

還是說,本來的"定期股債再平衡"動作已有買低賣高機制了,所以就不必將定期定額再改成定期定值了呢?

綠角 提到...

這個問題不錯

資產配置中的再平衡本身就有賣高買低的作用
我是覺得資產配置搭上定期定額
就蠻好用了

Stephen 提到...

定期定值的一個實作缺點,就是口袋不夠深的人在持續疲弱的市場無法增加投入補足資產成長的缺口。

與傳統的股債資產配置/再平衡策略相比,原始的定期定值策略使用股市與無風險資產的組合(股市+貨幣市場基金),並且允許資產配置自由飄移。而股債資產配置/再平衡策略在股債同漲同跌時不會進行修正,加入債券的定期定值策略似乎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但實際上如何操作還得再研究。

綠角 提到...

謝謝分享

噗噗 提到...

綠角大您好:

  這本書我反覆閱讀了幾次,真的蠻有收穫的。不過實際應用上有一些疑惑,比方說我選擇數支ETF,比方說5年報酬率15%的A指數型ETF,或是一些新成立的指數型ETF,會出現的問題是我該用多少的年化報酬率去帶入估算呢?(因為書的後面有提到用預計N年後達成的金額、報酬率、資金投入成長%數等變項去計算)
新成立的ETF沒有資料可以參考,我是不是可以用書中提到的月報酬1%,年報酬約12%(可是這個好像又估的太多)去估量。
我的想法是一開始先用過去已得知較長時間下的年化報酬率去估算,然後隨著投資歷程再慢慢修正,我的理解不知道有沒有錯誤。不過這對新的ETF而言會不知道怎麼去估量。能否請綠角大提供一點想法,謝謝您。

綠角 提到...

請參考拿起你的望遠鏡---股市投資收益評估(How to Estimate Stock Returns)系列文章

Unknown 提到...

分享一下慘劇
在計算定期定值價值路徑時
忘了考慮當初設定了
7:3;20年後6:4>
所以投資價值路徑要要修正
結果就是1.延後退休 or 2.每月投資金額要增加 or 3.改變投資標的
我個人是選一啦
提供大家參考

綠角 提到...

謝謝Frank分享寶貴的經驗

Hsu Chih-Hsuan 提到...

綠角大,
因為此書2006年有改版,如果你文中說的圖
為定期定額投資策略與定期定值投資策略總成本跟總價值的圖,新版書是在84、85頁。供參考

綠角 提到...

感謝告知~

路人甲 提到...

書裡面的DCA跟VA比較,DCA似乎沒有再平衡。
如果不用VA的話,使用Growth-Adjusted DCA + 再平衡是否是比較好的選擇?
還是單純使用DCA+再平衡就好?

綠角 提到...

單純用DCA+再平衡
就已經是很好的方法了

Ming 提到...

綠角您好,

看起來VA=DCA+Rebalancing,如果兩年做一次再平衡,那採用定期定值的話是否就是兩年投入一次呢? 這樣會不會造成資金閒置太久的問題? William Bernstein在他的書中推薦較長天期的再平衡(ex: 2~4年一次),也推薦Value Averaging,我一直在想要如何把這兩個機械化的投資方法結合在一起,謝謝。

M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