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智上證50ETF概述(W.I.S.E-SSE 50 China Tracker)續

中銀國際英國保誠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的網頁上,可以找到標智滬深300ETF與標智上證50ETF這兩支ETF的成份股清單。

目前(2010年11月26日),上證50指數的50支成份股,未被納入滬深300指數中的有五支,分別是華夏銀行、中國中冶、光大證券、金鉬股份、中信銀行。其它45支成份股,也同時是滬深300指數的成份股。

(詳細名單為: 浦發銀行、武鋼股份、民生銀行、寶鋼股份、中國石化、中信證券、招商銀行、保利地產、中國聯通、特變電工、上海汽車、江西銅業、金地集團、中金黃金、貴州茅臺、山東黃金、天威保變、遼寧成大、國電電力、海通證券、長江電力、大秦鐵路、中國神華能源、中國國航、興業銀行、西部礦業、北京商行、中國鐵建、農業銀行、中國平安、交通銀行、中國中鐵、工商銀行、中國鋁業、中國太平洋保險、中國人壽、中國建築、潞安環能、中國南車、中國石油天然氣、中國中煤能源、紫金礦業、中國遠洋、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

也就是說,假如投資人已經持有標智滬深300ETF,那麼他也已經可以獲取絕大多數上證50ETF的成份股報酬。

指數發行者中證指數有限公司的資料顯示,標智滬深300指數目前持有89支深圳股市股票以及211支上海股市股票。也就是說,以在台灣可以買到的A股ETF來看,標智滬深300ETF持股較為廣泛與分散,不僅包含上海與深圳兩地股市。在上海股市持有的211支成份股數目,也高過上證50ETF的50支(不過單看上海股市方面的表現,有可能這兩者會相當類似,這有待更進一步研究)。

根據ETF管理者中銀國際英國保誠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的估算,標智滬深300ETF以及上證50ETF兩者的估算總開銷比都是1.39%。也就是說,這兩支ETF在香港方面的費用相當類似。

寶來標智滬深300ETF因為是以Feeder fund的方式引進,所以會多一層寶來投信方面的費用。寶來收取0.3%的經理費,另外中國信託商業銀行收取0.1%的保管費。

對於台灣的投資人來說,寶來標智滬深300ETF與上證50ETF兩者之間的差別在於,標智滬深300ETF的分散性較廣,但是費用略高。這0.4%的費用差,是否值得更廣的分散性,其實就是兩者比較的核心要點。



點一下,推一下: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標智上證50ETF概述(W.I.S.E-SSE 50 China Tracker)

寶來標智滬深300ETF概述--續2(W.I.S.E. Polaris CSI 300 Securities Investment Trust Fund)

閱讀全文

標智上證50ETF概述(W.I.S.E-SSE 50 China Tracker)

繼匯豐中華投資引進恒生H股指數ETF(股票代號:0080)以及恒生指數ETF(股票代號:0081)之後,凱基投信即將引進標智上證50ETF,成為第二家引進外國ETF在台掛牌交易的投信公司。

一般引進外國ETF有兩種作法。一是如同寶來引進標智滬深300ETF 時的方法,就是另外成立一支Feeder fund,透過這支Feeder fund投資境外的ETF 。另一種方式就是匯豐中華以及凱基投信的作法,由台灣的投資信託公司當總代理,讓這些境外ETF直接在台灣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

標智上證50ETF追蹤的是上證50指數。”上證”兩字指的是上海證券交易所。這是個由中證指數有限公司管理編製的指數。上證50是一個A股指數。由股票市值與流動性兩個特性進行篩選,挑出前50大的個股,組成上證50指數。

標智上證50ETF是一支在香港掛牌交易的ETF。它的資產管理公司是中銀國際英國保誠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和追蹤標智滬深300ETF的狀況一樣,標智上證50ETF並未實際持有任何A股的股份。而是藉由A股相連產品(AXP)間接取得A股報酬。目前標智上證50ETF往來的AXP發行者共有三位,分別是KBC(77.6%)、UBS(7.1%)以及Credit Suisse(14.2%)。(關於AXP的說明,可見寶來標智滬深300ETF概述一文。

標智上證50ETF的指數追蹤方式是取樣(Sampling)

目前在台灣可以直接購得,投資中國A股市場的ETF,除了寶來的標智滬深300ETF,另外就屬這支標智上證50ETF。兩者之間有許多相似之處:

標智滬深300ETF與標智上證50ETF的相同之處:


兩者也有一些不同的地方:


滬深300指數與上證50指數,都是以市值與流動性做為成份股篩選標準。一個自然浮現的問題是,這兩個指數之間,有多少成份股是重覆的?

待續…



聲明:
作者與凱基投信無任何利益往來。此篇文章,是作者自行查看相關資料後整理而成,作者不保證資料之正確性。

此篇文章亦不應被視為基金或ETF之招攬。任何人觀看本文之後,而有投資該基金或ETF之行為,應自行對所有後果負責。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標智上證50ETF概述(W.I.S.E-SSE 50 China Tracker)續

標智上證50ETF分析介紹(008201,2016年版)

寶來標智滬深300ETF概述(W.I.S.E. Polaris CSI 300 Securities Investment Trust Fund)

復華滬深300ETF分析介紹(006207,2016年版)

iShares安碩富時A50中國指數ETF分析介紹(iShares FTSE A50 China Index ETF,2823,2014年版)

什麼是滬港通? (Shanghai-Hong Kong Stock Connect)

中國股票分類(China A Shares, B Shares, H Shares, Red Chips and P Chips)

ETF

閱讀全文

綠角潛水去(Greenhorn went Scuba Diving)---墾丁海洋實習Day2

第二天仍是適合潛水的天氣。聽教練說,以前到海邊,總會有兩組人馬,一組是潛水的,一組是玩衝浪的。到了海邊一看,常會有一組失望搖頭而歸。風浪大,衝浪的高興,潛水的失望。風平浪靜,那就相反。

今天的潛水點叫餵魚區。顧名思義,海中有大批魚群會被食物吸引。
所以我們就調製了三罐由火腿與吐司混合而成的特調飲品,準備讓海中的魚兒大快朵頤。

潛水點風景不錯,可以見到遠處的大尖山。岸邊有沙也有岩石。我覺得從岸邊進到水裡,和從水中上岸,是有點難度的地方。前者要在不斷拍上岸的浪花中,涉水前進,穿上蛙鞋。我們這些潛水新手常是重心不穩,跌跌撞撞。後者則是要在拍上岸之後向後退的浪潮中,持續向岸邊前進。潛水之後假如身上有什麼黑青,往往就是在這時候撞出來的。

(海中的魚與珊瑚)

這個海域的海底景色與生物族群,都比昨天豐富許多。飼料罐也發揮了效果,讓大家嘗到被魚群包圍的感覺。
(被吸引前來的魚群)

海底有許多不知名的漂亮生物。




在海水中,除了自己的呼吸之外,其實聽不到什麼聲音。教練說,在累積一點經驗之後,假如能排除對水的恐懼,潛水是一種寧願祥和的體驗。讓你在海的美景中,忘卻地面所有的紛擾。

潛水的行進方式,大概是除了飛行以外,人類唯一所能進行的三度空間活動。在地面上,我們必需在地面上走。我們有三維體認,但是人不能浮在半空,雙腳一定要踏在地上。潛水時,在整個空間中,人是可以上下左右移動的。而且沒有飛行器的束縛,潛水員會感覺自己像在飛一樣。看到前方直豎的礁石,你只要深吸一口氣,讓肺部充滿空氣,身體隨之上浮,就可以輕飄飄的從它上方滑過,這種自由行進的感覺,絕非任何陸地活動可以比擬。

不過,用來控制垂直活動的中性浮力調控,也剛好是菜鳥潛水員的罩門之一。我們常在想要停住的時候,停不下來。想要下潛時,又下不去。後果除了讓自己有點覺得笨手笨腳之外,也會讓人踏在不該踏的東西上面(譬如珊瑚!)。

當教練帶我們這一群新手潛到海底時,大家想要貼近觀察海中生物,但有時又靠得太近,去碰到牠,或是踩到海底,掀起一大片浮沙,變成什麼都看不到的時候,這個景象,讓”Bull in a china shop”這句英文馬上浮現在我腦中。我也終於體會,為什麼之前會看到”潛水活動有害海洋生態”的說法。希望魯莽的公牛能快點成為舉止高雅的鑑賞家。

早上順利的潛完兩支氣瓶後,下午就是筆試時間了。海洋實習與筆試都順利通過的話,幾週後就會拿到一張初級潛水證照了。



看到一張台灣地圖,你會想到什麼?自己在那工作、家鄉在那裡、有那些好玩的景點。大多時候,我們都將目光放在陸地上。但當你會潛水之後,你會看到周邊海裡有趣的地方。南邊的墾丁,東邊的綠島,北邊的龍洞。在潛水愛好者的腦中,會有許許多多海裡的圖像。

當我們嘗試新的東西,就會有新的生活經驗與視野。身而為人最幸福的一點,就是我們可以在空中與鳥比翼,在海中與魚同游。世界真有趣,只要我們願意去嘗試。



點一下,推一下: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綠角潛水去(Greenhorn went Scuba Diving)---潛水基本裝備介紹

綠角潛水去(Greenhorn went Scuba Diving)---墾丁海洋實習Day1

面對風險的不同態度(Risk Management in Scuba Diving and Investing)

閱讀全文

ETN的信用風險(Credit Risk of ETNs)

ETN與ETF一樣,都是一種追蹤指數的工具。ETF讓投資人間接持有ETF的成份股與資產。即便發行ETF的資產管理公司倒閉,投資人仍持有存放在保管銀行中的證券與資產。但ETN則未持有任何實質資產。投資人有的就是ETN發行銀行提供指數報酬的承諾。

ETN與ETF相比,有兩點潛在優勢。一是ETN沒有指數追蹤誤差。指數型基金和ETF實際買進證券、取得配息、使用衍生金融工具想要複製指數的表現,實際結果往往和指數的表現有所差距。僅管經理人想要複製指數,但仍很難避免追蹤誤差的產生。ETN則沒有這個問題。只要發行銀行能信守承諾,ETN給你分毫不差的指數報酬(不過,當然要扣除費用)。

另一點潛在優點,在於ETN在持有期間,不會配發任何配息。沒有轉發的股息、沒有利息,也沒有資本利得。所有收益(假如有的話),都是在最後賣出的時候取得。

這對美國投資人來說,等於是將所有指數投資收益轉化成長期資本利得。而長期資本利得(Long-term capital gain),比起短期資本利得(Short-term capital gain)與一般收入(Ordinary income)的稅率,都要來得低。

對於像我們這些國際投資人來說,這等於是將有可能需要靠報稅才能取回的配息30%課稅,轉成不需課稅的資本利得。(不過ETN的這點稅務優勢有可能改變,因為美國稅務主管機關IRS尚未做出ETN課稅方法的最後結論)。

雖然有這些優點,但ETN最大的問題,就是它有信用風險。持有ETN,投資人不僅承擔該指數漲跌的風險,他也承擔了發行銀行的信用風險。因為ETN本質是一種債券。發行人倒了,它就不值錢了。

而過去也的確發生過ETN發行銀行倒閉的例子。那就是雷曼兄弟。在2008年九月,雷曼進入破產程序。當時雷曼已經發行了三支ETN。分別是追蹤原物料的Opta Lehman Brothers Commodity Pure Beta Total Return ETN,追蹤農業產品的Opta Lehman Brothers Commodity Pure Beta Agriculture Total Return ETN,以及追蹤私募股權公司指數的Opta S&P Listed Private Equity Net Return ETN。

雷曼破產後,這三支ETN也中止交易。所有雷曼ETN持有人,成為雷曼的債權人,與其他債權人一同在破產法庭上分食雷曼的剩餘資產。最後每一美金的ETN投資,拿回兩分。雖然這三支ETN合計總資產不到2千萬美金。受傷的投資人不多。但這個例子,已經明白顯示了這個投資工具的風險。

也正是因為這個信用風險,許多指數化投資工具的比較分析文章中,都建議投資人買進持有實質資產的ETF與指數型基金。因為僅管它們有追蹤誤差,有較重的稅務負擔,但與ETN發行公司倒閉時的重大損失相比,恐怕前者比較能讓人接受。

所有考慮買進ETN的投資人,一定要想到,在持有期間,發行銀行倒閉的風險。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What’s ETN?(Exchange-traded Notes)

投資ETN(Exchange-Traded Notes),你該知道的事—以台灣ETN為例

ETN課稅問題(ETN, A Tax Headache?)

ETN的套利機制(Arbitrage Mechanism of ETNs)

閱讀全文

ETN的套利機制(Arbitrage Mechanism of ETNs)

ETN是一種追蹤指數的投資工具,但它的本質是一種債券,ETN本身並未持有任何指數的成份股。(想多瞭解ETN的讀者,可見What’s ETN?(Exchange-traded Notes)一文)

ETF有靠著實物申購、贖回形成的套利機制,確保ETF淨值與市價之間,不會產生太大的差距。那麼ETN是否有類似的機制呢?

ETN的套利機制建構在其贖回過程之中。不過該機制只能用來處理市價過低的狀況。

有三種方式,可以讓ETN持有人將手中的ETN贖回,換得現金。

第一個方法,是持有ETN直到到期日。ETN其實就是一種債券,也像一般債券一樣,會有個到期日。持有ETN到到期日,發行銀行就會以現金贖回所有市面上流通的ETN。

第二個方法,是在次級市場賣出。ETN在發行之後便形成一個次級市場,投資人之間可以買賣ETN。想要出脫ETN的投資人,只要有買家,就可以賣出手上的ETN。

閱讀全文

什麼是換匯交易(What is FX Swap?)

換匯交易,譯自英文的FX Swap,其中FX表Foreign Exchange,就是外匯。所以FX Swap就是交易雙方互換外匯的一種交易。

FX Swap這個交易的特點在於兩次交換。譬如甲與乙訂立FX Swap合約,甲先將美金賣給乙,換得英鎊,那麼在一段時間之後,甲必需再將英鎊交給乙方,換回美金。Exchange然後Re-exchange,就是FX Swap的特點。

從這個簡單的例子也可以看到,一個FX Swap有兩個交易時點,一是第一次交換的時刻,稱為Near date。另一個是第二次交換的時刻,稱做Far date。

假如,Near date就在當下,而Far date在未來。那麼這個FX Swap,其實在意義上就等於一個即期外匯交易(Spot transaction)加上一個遠期外匯交易(Outright forward transaction)。而這兩個交易是反向的。譬如即期交易是美金換英鎊,那麼遠期交易就是英鎊換美金。

假如Near date在未來,而Far date在更久的未來。那麼這個FX Swap在意義上,就兩於兩個遠期外匯交易。而這兩紙遠期外匯交易剛好是反向。

FX Swap其實可以視為一種抵押借款工具。譬如你想要取得歐元,於是你進入一個FX Swap合約,用手上的美元去換歐元。那其實,你就是用手上的美金做抵押品,去取得歐元。願意出借歐元的人,也等於在有抵押品(美金)的狀況下,借出歐元。FX Swap這個工具,讓市場參與者可以利用外匯市場集資。

不同的貨幣往往有不同的利率。在FX Swap的交易期間,持有利率較高的貨幣的一方,需付錢給持有較低利率的貨幣的一方,以敉平利率差異。這個成本,就是換匯交易的成本,以Swap points表示。持有高利率貨幣的一方,付出Swap points。持有低利率貨幣的一方,賺取swap points。

所以,兩種貨幣的FX Swap合約定價,與其利率差息息相關(其實就是用利率差計算)。進行FX Swap交易,其實真正交易的標的,是這兩個貨幣的利率差異。這讓FX Swap成為可以對貨幣利率差進行投機(或投資?)的工具。

假設南非幣利率5%,美金利率1%。有位外匯交易員,認為這兩者的利率差將擴大。那麼他可以先成立一個換匯交易,持有高利率的南非幣,付出Swap points。假如日後果真如他預期,兩者利差擴大了,南非幣利率漲到6%,美金則跌到0.5%。那麼他這時就可以進入另一個換匯交易,持有低利率的美金,賺取Swap points。因為這時南非幣與美金的利差較大,所以他賺取的swap points將高過他付出的swap points。這就是他正確預測兩者利率差的報酬。

換匯交易也可用於套利交易。假如處在平衡狀況,外匯市場的FX Swap中的swap points將反應兩種貨幣的利率差。但有時,Swap points並未完全反應兩者的利率差。這會形成套利交易的機會。市場參與者可同時使用Deposit market和FX market,利用這個機會。

換匯交易在利率避險、貨幣部位處理、利率差異投機,套利交易以及借出與貸入外匯中,皆有作用。這讓它成為外匯市場的重要工具。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外匯基本知識(Foreign Exchange Basics)

外匯避險

ETF的貨幣應用(Currency ETFs and FOREX-related ETFs)

什麼是利率交換?(What is Interest Rate Swap?)

什麼是總報酬交換?(Total Return Swap, TRS)

Treasury-Eurodollar Spread (TED Spread)

閱讀全文

綠角關於開課的想法

綠角以為加開12月19號一堂課後,可以有效舒解排隊候補18號課程的人潮。但現在光是候補19號課程的人數,就可以再開一班了。看來,開課這件事,我們有些地方做對了,也有些地方做錯了。

做對的地方在於,開這樣的課的確符合某些讀者朋友的需求。僅管書上談過、部落格談過,很多人還是想藉由上課的方式,來瞭解海外券商這個投資管道。

做錯的地方在於,開的班不夠、名額也不夠,很明顯無法滿足大家的需求。

更有許多讀者反應,能否在其它地點增設課程。

我發現,開課與寫部落格有一點很大的不同。部落格我可以在沒有讀者的狀況下,一篇一篇慢慢寫。不用管有沒有人讀,寫就對了。但開課不同。花錢下去訂教室、印講義,除非是抱著做慈善的態度,不然在沒有任何學員報名支持的狀況下,開課是辦不下去的。

這次開課能很快收到足額學員,是踏在部落格建立出來的基礎上。但和寫部落格一樣,我希望開課是一個可長可久的活動。我不希望開課初期吸引了許多學員,然後之後,就不辦,或是辦不下去了。

我比較希望的形態是,將開課做成一種常態,定期開班。就像部落格讀者知道,來綠角財經筆記,就可以找到某些財經資訊。我也希望,日後投資朋友會知道,假如想聽某方面的課,綠角有提供。

請這次沒報上,或是在其它縣市的讀者朋友,不必擔心。綠角會在其它時間、其它地點再開課的(真希望我有多一點時間)。

寫一篇文章放在部落格,不論是十個人看,還是一萬個人看,作者付出的心力是一樣的。但要開課累積100人參加,與累積1000人參加,後者要付出十倍的心力與時間。還請各位朋友體諒開課的這個特性。

關於這次的課程內容,我相信有許多朋友會有這麼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已經看過綠角的書其中關於海外券商的部分,那還需要上課嗎?課程內容會不會與書本內容有許多重覆。

基本上,光是海外券商這個主題,要寫一本書是沒有問題的。在拙作股海勝經中,海外券商只有一章的篇幅(第十九章 海外券商開戶)。雖然在這一章的篇幅內,我已經儘可能挑出使用海外券商戶頭最需要瞭解的部分來寫,但其實還有很多可以講的東西。

“美國券商全攻略”這堂課的目的,在於讓參加的人,對於使用海外券商戶頭,有一踏實的知識基礎。課程內容會比書中內容更深更廣。譬如講ETF的買賣價差還有折溢價,以及這些特性對於買賣動作的影響。譬如講匯款,就不只談如何匯款,還講如何節省匯款成本。美國投資標的方面,會以實際英文資料頁面,講解如何找到所需的訊息。報稅方面,講義中會有實際用於報稅的表格,教學員如何填表。這都是課程的特點。

開課方面,綠角是初次嘗試。感謝大家的支持,讓綠角在這個新的領域有一個不錯的開始。雖然這篇名為”綠角關於開課的想法”,但也很期待在回應中,能看到”讀者關於開課的想法”。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綠角開課感想

綠角開課兩年感想

為什麼要開課?

“美國券商全攻略”開課了

“美國券商全攻略”課程加開公告

閱讀全文

什麼是稀土?(What are Rare Earth Metals?)

近來稀土因為主要生產國,中國,的限制出口動作,而廣泛受到投資界的注意。本文簡單介紹何謂稀土。

稀土翻譯自英文Rare earth metals的前兩個字,全名應為稀土金屬或稀土元素。稀土金屬的成員共有17個(包括:鑭、鈰、鐠、釹、鉕、釤、銪、釓、鋱、鏑、鈥、鉺、銩、鐿、釔 、鑥、鈧)。

稀土元素的名字中雖有”稀”一字,但它們其實在地殼中含量豐富。其中”鈰”的存量在118種週期表元素中更排名第25。它們被稱為”稀土”的主要原因,在於這些元素鮮少群聚形成具有經濟價值的高濃度礦脈。它們往往是開採與提鍊貴金屬與基本金屬的副產品。

17個稀土金屬是49個戰略金屬(Strategic metals)的一個子集合。所以所有的稀土金屬都是戰略金屬。

稀土元素在工業與消費產品上有廣泛的應用。譬如高效能電池、渦輪葉片、平面電視、催化劑等。

中國限制稀土出口引起注意的原因在於目前中國供應了全球97%的稀土產量。

但有一點很重要觀念是,中國並未控制全球97%的稀土元素存量。中國稀土存量占全球已探明礦藏的36%。

中國產量比重如此龐大的原因在於,中國過去以很低廉的價格在全球市場出售稀土元素,造成其它國家的開採事業很難有利可圖。因此市場逐漸為中國所獨占。

正因為過去的低廉價格,所以中國才能有如此大的”市占率”。一旦中國開始惜售或限制出口,其它國家的礦產便開始有開採的經濟效益。稀土生產不是非中國不可。


後記:在中國限制稀土出口事件告一段落的同時,資產管理公司Van Eck推出的稀土/戰略金屬ETF(Market Vectors Rare Earth/ Strategic Metals ETF ,美股代號REMX)也剛好開始掛牌交易。



點一下,推一下: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黃金的價值

閱讀全文

為什麼要開課?

為什麼綠角要開課?看到開課公告的讀者,很可能會想問這個問題。

答案很簡單,因為綠角想要開課。

我發現,儘管我寫部落格、寫書、寫專欄,大力宣傳我認為相當優異的投資方式與管道,但這些宣傳方式都僅止於文字。我漏掉了一個說服力最強的管道, 人與人、面對面講。

當一個人在你面前講話時,那是最有說服力的溝通方式。所以為什麼任何選舉都要辦造勢場子,為什麼所有股海明師都要買電視節目時段,因為,當面講,最有說服力。網路、出書力量強大?你看過那位候選人單靠網路宣傳贏得選戰的嗎?

所以儘管指數化投資海外券商投資是很好的選擇,這個投資方式與管道,卻在其它較差,但卻有較強大推銷管道的投資方式的壓迫之下,成為少數、成為弱勢。

有佣基金,因為有推銷人員(不論是銀行或是保險業者)替你詳細解說與辦理開戶流程,所以大家都買了。高內扣費用基金,因為所有的行銷通路都是賣這些基金,大家也都在買,看起來也不像綠角說得那麼嚴重,會少塊肉似的,所以大家繼續買。

因為這些投資工具容易買到,有人服務,所以僅管它比較差、比較爛,所以大家仍是繼續使用。

這是典型的劣幣驅逐良幣。

兩個後果。一是台灣的投資人,將延續這個慣性,繼續使用這些這些次等產品。二是”服務”台灣投資人的金融業者,將永遠不會鞭策自己,拿出更好的東西,更大的牛肉(或是進步牛步化)。

假如我能推出面對面的宣傳方式,那將更有效的讓更多投資朋友認識與瞭解這些投資管道與方法。演講,就是答案。

在過去綠角雖也有一些公開演講的機會,但多是金融業者或其它單位的邀請,通常是為人作嫁。我希望能有一個場合,讓我專心講自己的東西。自行開課,就是解答。

我曾經想過開課的內容。是要講指數化投資這個概念,還是海外券商這個管道。後來我選擇海外券商。因為,投資人各形各色,指數化投資只是投資概念的其中一種。但海外券商這個管道卻是人人可用。不管投資人是要買ETF還是主動型基金,美國券商都可以提供品質更好、費用更低的服務。假如有更多人選擇了海外券商,那麼在客戶與資金流失的壓力下,才有機會促成國內金融服務業的改變。所以我選擇海外券商做為開課的主題。

我希望,經由這個課程,可以讓許多原本以為美國投資與報稅有點複雜的投資朋友,發現其實實際作法相當簡易。也可以讓更多人,認識與接觸更好的投資管道。


關於費用方面:

開課要成本(包括金錢、物力與綠角自己投入的心力),所以這會是個收費課程,也的確會造成綠角最厭惡的現象,造成投資人的成本增加。但這個費用可以這麼看。假如投資人將投資工具從內扣1.5%經理費的基金換成在美國上市,內扣千分之三的ETF,只要有17萬5000的基金投資金額,一年之內的內扣費用節約,就可以抵消上課費用了。況且,真的採用美國券商投資之後,未來每一年,都可以帶來這樣的投資成本節約。

假如投資人學會美國券商開戶,並採用像 Firstrade 這類有推薦開戶回饋金的券商。只要回家教會先生、太太、哥哥、妹妹開戶,拿到50美金的開戶回饋,再加上上課學會的節約匯款成本的方法。只要各一次,就可以抵消上課費用了。

我相信,這個課程雖然需要花費,但能帶給投資人更大的成本節約。


點一下,推一下: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綠角開課感想

綠角開課兩年感想

“美國券商全攻略”開課了

“美國券商全攻略”課程加開公告

綠角關於開課的想法

閱讀全文

美國券商Firstrade全新交易介面上線

美國券商Firstrade在10月21日已經先行推出英文版的全新交易平台,中文新版也在11月9日正式上線。這篇文章分享一下新平台的特色:

在登入畫面,已經可以選擇前至新平台。第一次前往新交易介面,會需要進行PIN碼的設定。


一開始進入的畫面是帳戶結餘。與舊系統不一樣的地方,在於它有個今日變更的欄位。讓投資人一眼看出,在今天的漲跌之後,自己帳戶金額的變化。


持有證券這欄,點擊持股前方的”+”號,會展開各分次買進的詳細持股(如TIP狀況)。點擊詳細持股,會直接在最下方的欄位顯示該股目前的報價。該下方欄位也可直接填入股票代號以取得報價。

持有證券這欄的顯示方式,可點選”自定顯示項目”後進行變更。


已實現損益”這欄,則分短期與長期,分別顯示損益與賣出的部位。左上角可選擇年度。


帳戶記錄方面,則可設下時間範圍、交易標的與交易類別後再進行檢視。


交易介面看起來跟舊版頗為相似。


最不一樣的,是多了”條件性訂單”。有兩種模式,一是兩個訂單,一個成交就會取消另一個。一是兩個訂單,一個成交後就送出另一個。看來有特殊交易需求的投資人,可以用到。


匯費補貼與推薦親友功能,都放在”客戶服務”的”特惠活動”中。


整個新交易系統,畫面看起來更清爽漂亮,也多了一些新功能。各位投資朋友假如對新系統有任何意見與使用上的問題,也歡迎在本文的回應中討論。


點一下,推一下: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美國券商Firstrade(第一理財)推出手機線上交易系統

Firstrade開設中文討論區

Ask Mr. Firstrade 專欄

閱讀全文

投資人宣言(The Investor’s Manifesto)讀後感


作者William Bernstein是神經科醫師,也是著名理財作家,寫有The Four Pillars of Investing(投資金律)The Intelligent Asset Allocator(智慧型資產配置) 。在八年前寫完最近一本投資理財書籍後,作者曾認為自己不會再寫投資相關書籍。但2008年的金融海嘯,讓作者看到了一個絕佳的機會,讓他可以再次談述投資的基本道理。因為在經過這次事件後,全球投資人對於”風險”兩字,已不只有想像中的瞭解,而有真實的體會。而能掌握風險的真正意涵,才能說得上對投資有基本的掌握。

這本書在基本理財觀念方面,讓讀者站穩腳跟。書的第一章談論風險與報酬的關係,讓讀者知道,為什麼在前景最差的時候買進,才有機會期待最高的報酬。為什麼尋求心安,等待好轉,都是低報酬的保證。

第二章作者則描述各種資產類別的收益估算方式。與之前著作不同的是,除了股票、債券這些資產類別外,作者也詳述估算房地產、REIT的預期報酬與合理房價的方式。除此之外,作者也提出對最近熱門的原物料投資、貴金屬投資的看法。讀者會看到與基金業者和新聞媒體相當不同的觀點。

在讓讀者在基本知識方面有了健全的立足後,作者帶領大家放眼未來,看看用這樣的報酬率估算方式,各類資產的未來預期報酬是多少。讓投資人心中能有合理的期待。

投資路上的兩位敵人,一個就是投資人自己的內心,為情緒所驅動,但又自以為理性的投資行為。另一個則是金融業者,以幫你理財賺錢為口號,其實眼中只有自身收入的推銷與收費。作者以精準嚴厲的剖析,教讀者認清內在與外在的這兩個對手。

閱讀全文

外匯存底簡介(Introduction to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持有外匯存底的理由

外匯存底是各國政府為了某些財政因素,所持有的外匯(Foreign exchange,關於Foreign exchange的詳細解釋可參見外匯基本知識一文)。雖然許多國家都持有外匯存底,但它們持有這些外國貨幣的原因各有不同。
持有外匯存底可以達成以下幾個目的:
首先是為本國貨幣提供準備保證。這在過去最典型的狀況,就是央行持有的黃金準備。在今日,信用與貨幣狀況較不穩定的國家,可能藉由美元外匯存底,做為發行本國貨幣的準備。
外匯存底可為中央銀行的匯率工具。特別是在想要維持固定匯率的國家,外匯存底常被運用做為影響匯率的工具。即便一個國家採行完全浮動匯率,該國央行也可以持有外匯存底。那麼當它日後想”干預”外匯市場時,手邊就有現成的工具。
再者,外匯存底也可以是國內貨幣政策的工具。藉著買進或賣出本國貨幣,可以影響本國的貨幣市場以及利率。
另外一個持有外匯的理由,則在於為外國貨幣計價的債務提供資金。外匯存底也可被政府用來支付海外支出。
外匯存底也可為緊急狀況做準備。這在小國比較適用。經濟規模龐大的國家,較不易發生影響全面經濟的毀滅性事件。譬如2005年重創美國東南部的卡崔娜颶風。雖然災區損失慘重,但美國可藉由國內其它未受損的經濟區塊的生產力,完成復元工作。但同樣的災難強度假如發在在一個太平洋小島國,那就可能是滅國之禍,會重創全國經濟。這時該國政府假如手上有外匯存底,便可用於急難救助。
外匯存底的另一個目的在近年常被討論到,那就是外匯存底也可用做投資的資金。但很少國家是以這個理由持有外匯存底。關於外匯存底有個重要概念,那就是,運作外匯存底所帶來的虧損與盈餘,其重要性往往比不上它作為一個外匯與貨幣政策工具,對整體經濟所帶來的影響。譬如,假如某國運用外匯存底賺到了一億美金,但這個運作對本國經濟產生不良影響,損失十億美金的產值,那叫因小失大。同樣的,有可能某個操作讓外匯存底產生帳面損失,但卻有益於全國經濟,那還是值得去做。外匯存底的政策運用,重要性遠大於它自身的損益。
唯有瞭解一個國家持有外匯存底的理由,接下來才能討論合適的外匯存底規模、外匯存底取得方式以及外匯存底運用方式。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外匯基本知識(Foreign Exchange Basics)
美國為何如此在意匯率操縱國(Currency Intervention)
什麼是美元指數?(What is US Dollar Index?)
影響匯率的因素(Determinants of Exchange Rate)

閱讀全文

Vanguard REIT Index Fund概述

代號VGSIX的Vanguard REIT Index Fund成立於1996年五月13日,至2010年九月30日,資產總值為145億美金。

基金追蹤的是摩根史丹利美國不動產投資信託指數(MSCI US REIT Index)。該指數涵蓋約三分之二的美國REIT市場,成份股數為98。基金的指數追蹤方法是複製(Replication)。至2010年九月30日止,基金投資REIT的中位市值為56億美金。前三大持有的REIT類別分別是特別REIT(Specialized REITs)27.4%、零售REIT(Retail REITs)25.2%,以及辦公室REIT(Office REITs)17.0%。

基金的Investor share收取每年0.22%經理費,加上0.04%的其它開銷,形成0.26%的總開銷比率(Expense ratio)。

基金的ETF shares,名叫Vanguard REIT ETF(代號VNQ),總開銷比率是0.13%。

基金自成立以來各年度的總報酬與指數報酬如下表:
(本圖取材自Vanguard網站)

對應指數稱REIT Spliced Index的原因在於2009年四月30日前,雖然也是使用MSCI REIT Index,但有調整以包含2%的現金部位。之後才改為純粹追蹤MSCI REIT Index。

在表中可以看到,基金追蹤指數的工作做得相當不錯。

基金近五年的週轉率從2006到2010分別是17%、11%、13%、10%、16%。

這支基金以美金計價且投資於美國REIT,是標準的美國資產。

這支基金對指數化投資人最主要的功能在於針對美國的REIT市場進行投資。

免責聲明。作者與Vanguard集團無任何利益往來。此篇文章,是作者自行觀看相關資料後整理而成,作者不保證資料之正確性。此篇文章亦不應被視為基金之招攬。任何人閱讀本文之後,而有投資該基金(或ETF)之行為,應自行對所有後果負責。


點一下,推一下: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What’s REIT?

Vanguard REIT ETF分析介紹(VNQ,2015年版)

海外券商投資工具總整理

閱讀全文

如何查詢基金的總開銷數字(How to Find the Expense Ratio of Mutual Funds)

這篇文章介紹如何查詢台灣市面上販售的基金的內扣總開銷(Expense ratio)。先以境內基金為例。

首先點選投信投顧公會網站

然後在上欄的功能列表中點選"統計資料",再選”境內基金各項資料”,再選"明細資料"。可參考下圖中紅框部分:


然後在畫面的"基金資料彙總"這個分類中,選擇”各項費用比率”。(如下圖)


一般看總開銷時,是看全年的資料,我們就選最近的一個完整年度,也就是2013年,然後在”月/季/年”一欄,點選”全年”。如下圖。(這個系統也可以查詢單一月份,以及分季的總開銷。)

之後選擇你要查詢的基金公司,以及基金名稱,就可以找到各項費用支出。這裡以隨機選取的富蘭克林華美第一富基金為例,如下圖:(圖片皆可點擊放大觀看)



中間的紅框標起來的是一般投資人有注意到的內扣費用是經理費和保管費(其實還是有很多人將之忽略),很多人沒注意到的是,基金買賣證券所要付出的成本(如圖中左框所標示的地方)。這支基金,年度交易成本就達0.91%,也是不可小覷的數字。

最右邊紅圈表示的合計比率數量後一欄的數字,2.66%,就是這支基金在2013全年的內扣總開銷。

境外基金資料,可至台灣晨星網站查詢。先找到你要查詢的基金,然後點選左欄的”費用”,就可以找到”總開支比率”這個數字。(可參考下圖)


譬如用做範例的聯博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其內扣總開銷就高達1.79%。

投資朋友可以多到這兩個網站查查費用資料,少去看基金績效評比的網站。因為,查詢內扣費用與查詢基金績效,前者恐怕才是內行。

查費用,你站在自己身為投資人這邊,為自己設想。查績效,你則是落入業者的宣傳圈套,替他們賺錢。

多看一些這類資料,你會發現,許多省吃儉用,努力儲蓄投資的台灣基金投資人,他們將買汽車的錢省下來投資,卻不知道自己的基金在投資界的收費等級,相當於汽車界的BMW與Benz。而且和雙B讓你花錢買到品牌與性能不同,這些高昂的基金,給你在投資路上,和老爺車一樣跑不動的績效。

台灣駕駛人,開的多是國產車。台灣基金投資人,買的卻多是高貴無比的基金。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付出愈少,拿得愈多(The More You Pay, The Less You Get)

經理費不等於總開銷

一則令人感慨萬千的廣告---摩根富林明的終身零手續費

難以面對的費用率(The Inconvenient Truth about Expense Ratio)

晨星為文直指高費用的危害(High Costs are associated with Underperformance and High Attrition Rate)

如何查詢基金配息是否涉及本金(Return of Capital in Mutual Fund Distributions)

閱讀全文

綠角的第一本理財譯作---《投資人宣言》(The Investor’s Manifesto)譯者序



當初學習投資時,綠角和大多試著自行瞭解投資世界的朋友一樣,開始了一段囫圇吞棗之旅。對於這個新主題的好奇,驅使我去閱讀伸手可及的各類資料。從最常見的財經雜誌開始,到中文理財著作,到英文書籍的中文譯作,然後是英文書籍。然後,有一天,我在書架上看到了威廉‧伯恩斯坦所寫《投資金律》與《智慧型資產配置》這兩本書。看完之後,我就像想到浮力原理的阿基米德一樣,不禁想大聲呼喊「Eureka!」這就是了。這就是我想要的投資方法。

我像發現了寶藏一樣,不僅把他的著作看完,我也搜集他發表在效率前緣(www.efficientfrontier.com)網站上的文章。我一篇篇印出那些文章,還裝訂成冊,成為我珍視的搜藏品。

伯恩斯坦先生那精彩且又鞭辟入裡的文字,讓我明白,假如這位財經作家再發表什麼文章或書籍的話,那就是一定要看的資料。但在幾年前的密集創作期之後,這位作家幾乎不再有什麼公開理財著作。

漫長的等待終於在09年結束了。在這一年伯恩斯坦先生最新著作《投資人宣言》在美國發行。而在因緣際會之下,取得繁體中文版權的財信出版社,將翻譯工作交給了我。

我懷著既興奮又擔心的心情接下這份工作。興奮的是,我可藉由翻譯的機會,搶先閱讀我最喜愛的理財作家的新書。而且不是普通的閱讀而已,翻譯將讓我反覆來回,再三的閱讀。擔心的是,我的翻譯能否將書中的精彩論點完整的呈現給台灣的投資朋友。假如因為我的關係,讓這本書的中文譯作變成一本很普通的書籍,那麼我不僅對不起伯恩斯坦先生,也對不起廣大投資人朋友。

閱讀全文

2010十月回顧

此文回顧十月綠角財經筆記部落格的狀況。

十月最熱門的十篇文章依次是:
1. 一則令人感慨萬千的廣告---摩根富林明的終身零手續費

2. 基金傷亡名單(Merged and Closed Funds Lists)

3. Ask Mr. Firstrade 專欄

4. 誰是被動基金投資人?(Who are Passive Mutual Fund Investors?)

5. 面對風險的不同態度(Risk Management in Scuba Diving and Investing)

6. 一樣的頒獎臺,不一樣的本質(Pretending Luck is Skill)

7. 綠角的書:”股海勝經—No.1財經部落格主的指數化投資法”

8. 債券與彩券的結合----英國Premium Bond

9. 什麼是美元指數?(What is US Dollar Index?)

10. 綠角潛水去(Greenhorn went Scuba Diving)---潛水基本裝備介紹


十月以一則令人感慨萬千的廣告---摩根富林明的終身零手續費這篇文章引起最多的注意與迴響。

投資人與資產管理機構是不對等的兩方。資產管理機構有組織、有計畫的推行它們的行銷策略。投資人方面則沒有一個成形的組織或機構可與之抗衡。長久以來,投資人都是被”教育”,或是被動接受廣告資訊的一方。

對於這些基金公司的行銷企畫人員,綠角與他們沒有什麼恩怨,或許私下還可以成為不錯朋友。但我不喜歡這則廣告裡沒有明說的部分。這廣告擺明了,是認為投資人還處在”看不懂”與”看不出來”的程度。我必需跟這些人說,這是一個錯誤的假設。立足在一個錯誤的假設下做出來的廣告,也難怪被點破時,會顯得如此不堪,仿佛廣告中嘲諷其它投資方法的說詞,也是在說自己。

希望資產管理公司能用真有誠意的行動,而非話說一半的廣告,來贏取投資人。

這個月有三個週末都有發表”休閒”相關文章,也難怪這是第一次,像綠角潛水去這種非財經文章可以進入前十名。

這個月我也寫了兩篇與國內證券交易結算機制有關的文章,分別是台灣集中保管結算所簡介以及財團法人證券投資人及期貨交易人保護中心的介紹。不過看來沒能引起太多注意。

十月最常搜尋進入此部落格的十個關鍵字,在去除綠角相關字詞後依序是:

美元指數
Firstrade
指數型基金
IRR
資產配置
ETF
PIMCO
聯博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
Covariance
貝萊德世界礦業基金

與上個月不同的是台灣50掉出十名之外,換成 Covariance上榜。

訪客來源的前五個國家分別是台灣、美國、香港、加拿大與澳洲。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2010九月回顧

2010十一月回顧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