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管理公司的營收成長(Earnings Growth of Asset Management Companies)

大多資產管理公司,就像一般以營利為目的的公司一樣,要追求營收成長。資產管理公司的營收成長有兩個主要動力來源,一是管理資產的增長,一是投入的市場的增長。

看個假想例子比較清楚。譬如某資產管理公司在某年管理的資產總額是100億。假如經理費收1.5%的話,這100億的資產,在這個年度可以為資產管理公司帶來1.5億的收入。

假如到了下個年度,該資產管理公司管理的客戶資產總值增加15%,來到115億。那麼這115億的資產,收1.5%的經理費,就可以帶來1億7250萬的收入。1億7250萬就是比前一年的1億5千萬多15%的營業收入。

假如某資產管理公司在某年度管理的資產總額是100億,到了下一個年度,客戶沒有投入更多資產,也沒有贖回,但是這100億投入的市場成長了10%,那就會讓資產總額來到110億。資產管理公司收取的經理費也可以有10%的增長。

所以,假如旗下管理的資產增長A%,投入的市場成長B%,那麼資產管理公司的營業收入就會有(A+B)%的增長。

(看到這裡,讀者朋友們也會知道,為什麼調降經理費對基金公司來說,是那麼的困難。假如基金公司將經理費從1.5%調降成0.75%,這0.75%的差距,就會讓營收少掉50%。50%!!你需要多少的資產成長與市場上漲才能彌補過來?假如基金公司將經理費從1.5%調升成2.0%,這0.5%的差別,就會讓營收增長33%。)

投資朋友,千萬不要以為0.75%、0.5%這些小小的數字沒有什麼。那對基金公司的營收,或者換句話說,對於我們投資人付出的成本,是很大的差別。

推出高費用的基金,對資產管理公司是一條賺錢的捷徑,但卻也是傷害投資人報酬的不二法門。

在此引用艾爾.帕西諾在女人香這部電影中的一句台詞:”I always knew what the right path was. Without exception, I knew. But I never took it, you know why? It was too damn hard.” 推出低經理費的基金,對於基金公司來說,就是一條too damn hard的right path。給願意這麼做的基金公司一點掌聲與支持吧!

這就是為什麼在大多頭的時候,資產管理公司欣欣向榮。在這個時候,A與B兩者往往同時為正值。投資人常在市場一片榮景時,踴躍買進基金。

這也是為什麼在空頭時,資產管理公司會遭受雙重打擊。因為在這時候,A與B往往同時轉為負值。

市場的漲跌不是資產管理公司可以控制的。但客戶的買進與賣出,或許有一點可以著力的地方。

假如資產管理公司教育投資人,低點就是買進的時候。不要看過去績效,不要以為過去績效好,未來就會繼續好,或是以為過去績效差,未來就會繼續差。在別人殺出的時候,進場撿便宜。假如資產管理公司可以向投資人傳達這樣的理念,那麼,或許它的A值,在市場空頭時,不會是那麼大的負號,或甚至像和看法相同的人一起投資文中Vanguard 500 Index Fund的例子一樣,在市場下跌時,買進的人比賣出的人還要多。

但現在這麼做的資產管理公司恐怕很少。它們大多在做相反的事。平時,為了旗下管理資產總值的增長,基金公司常以過去表現良好的熱門資產為新基金投資的目標。它們不斷暗示投資人,過去表現良好的資產類別,未來仍會繼續”看好”。過去表現良好的地區,未來仍會繼續”看好”。(看看有誰看好過去表現不好的資產類別或地區?)

假如資產管理公司平常就吸引了一群喜歡追逐過去熱門的投資人做為客戶群,那怎能期待他們在市場下挫時,繼續留在位置上,會甚至加碼投資。

假如一家資產管理公司就喜歡以追逐熱門做為發行新基金的主題,那麼在市場下挫時(這不是會不會遇到的問題,這是什麼時候遇到的問題),公司同時遭到Minus A與Minus B的重擊,恐怕也是預料中事。

而且更糟糕的是,資產管理公司在發行新基金追逐熱門時,往往展現了一種詭異的Market timing能力。它們常在接近高點,或最接近高點時,即時的推出基金。

譬如Unconventional Success 書中的例子。美林在網路科技泡沫的頂峰,推出自家的網路科技基金。Charles Schwab也在90年代末期,大力行銷大型成長股基金。這都在日後,讓投資人虧了一屁股。

假如基金公司為了資產總值的增長,以追逐熱門為手段,或許在短期內,真能帶來效果。但在市場重挫時,將換得更嚴重更大量的投資人贖回。兩相抵消,恐怕未必有利。而且,追逐熱門,很難是一個有意義的投資策略。資產管理是一個需要遠大目光與長期經營的事業。可惜的是,現在有能力也願意這麼做的基金公司,有如鳳毛麟角。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與狼共舞(Dances With Wolves)

誰在幫你賺錢?(Who is making money for you?)

常見的投資謬思---賺小錢才要注重成本(For Every Investor, Cost Matters.)

基金公司與投資人的利益衝突

ETF發行公司的品質1—什麼是好的是指數化投資資產管理業者(The Quality of ETF Providers in US)

如何將別人的資產轉到自己名下(License to Steal)

1 comments:

世偉 提到...

這篇我最喜歡這段話 [它們常在接近高點,或最接近高點時,即時的推出基金。] 市場在高點形成頭部時,多半也是成交量最大的時候。
即使要做主動投資,在成交量屢創新高時,應該也要居高思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