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的品格2"讀後感—唯有道德


公司的品格2”書中,有一個段落的討論讓我非常有感觸,值得另外寫篇文章。

在個案7的附加討論中,作者提到了”永不妥協的集體訴訟”。

茱麗雅羅勃茲主演的電影”永不妥協”中,她替小鎮居民向大公司提出集體訴訟。控告大公司的污染造成鎮民的病痛。經過不撓不屈的努力,得到最後的勝利。

作者提到,這個訴訟對於律師事務所有很大的經濟誘因。最後3.3億美元的賠償,事務所拿到其中三成。這是美國的勝訴分成制。

而台灣的上市公司假如侵害股東權益,是由”證券交易及期貨投資人保護中心”代投資人進行股東集體訴訟。

這不是政府的德政嗎?一般股民不必再自行跟律師事務所接洽訴訟事宜。一個官方制定的單位,會幫你出面處理。而且更好的是,跟美國律師不同,就算官司打贏了,投資人保護中心也不會要你的錢呢!

問題是,在這樣一個機關裡面任職,一個不論官司輸贏,都跟收入沒有關係的職員,他們有什麼必要,有什麼動機,為了投資人的案子,不眠不休,戮力以赴?

所以作者提出最令人充份感到對比的問題,台灣可以進行股東集體訴訟,台灣甚至還有專責機構負責。那麼台灣的股東集體訴訟能否發揮遏止上市公司侵害股東權利?

最後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有趣了。

這則討論讓我想了好一段時間。我發現,不只是公司的層面,社會上有很多道德至上的刻意做作。

車廂中博愛座空著,沒有”不符條件”的人敢坐上去。

律師替人打贏官司獲取報酬,怕被說從別人的痛苦中獲利,所以政府成立官方代議機構。卻是讓投資人的權益更沒有人有動機去爭取,去保障。

健保局官員說:”要替全民省錢,所以苛扣醫療給付。”

這都是假掰。

這些行為的共通處在於,它們都追求道德上的”無懈可擊”,卻忽略了真正的重點。椅子本來就是要讓人坐的。給有功勞的人相對應的金錢報酬,本來就是正正當當。

台灣有太多人(包括政府)怕被指責”沒道德”。

賺錢,不道德。(要無償,或是很低的收費,才有道德)

有錢,不道德。(你一定是占別人什麼便宜,或是缺乏某種品性,才會有錢)

有手有腳坐在椅子上,不道德。(要斷手斷腳或身懷六甲才能坐下,知道嗎?)

整天以道德衡量別人,自己也深怕成為被衡量的對象。整個社會被”超高道德”縛手縛腳,施展不開。

但深藏人心的基本原則就是”賠錢生意沒人做”的現實。

所以你就看到台灣的股東權益,不會有動機強烈的律師出來保護。給付太差,讓醫師所得不符付出的科別,就沒有人做。

人們似乎願意犧牲一些社會上應有的功能,以”符合道德”。到底是道德為社會服務?還是社會為道德服務?

整天在那邊道德來道德去,成為現代社會的”打高空”。務實,似乎是一個”骯髒”的選項。

這是一個怎樣的社會病癥?

有人常感嘆”人心不古”。看來,”人心太古”,也是問題啊。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公司的品格2”綠角推薦序—從個案看到制度的缺失

哥倫比亞太空梭失事事件給台灣醫界的啟發—給的太少做的太多(The Problem of Doing Too Much with Too Little)

秦帝國與台灣健保敗亡的相同原因(The Problem with Taiwan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6 comments:

阿銓 提到...

道德不能當飯吃。
但也不能因此認為社會不用道德。

匿名 提到...

民眾只想佔他人便宜,為了將壓榨醫護人員合理化,所以用道德的理由壓榨別人所得。社會是循環的有機體,整天只想壓榨別人,所以老闆當然會壓榨你,終究會循環到自己身上。所以現在普遍低薪,看來是現世報。

綠角 提到...

的確是一種循環
只能說"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

Jerry H. LIN 提到...

這是因為大家都沒學過經濟學...
學過經濟學的人就知道什麼就做誘因...

經濟學中的奧地利學派就是專門討論這種制度經濟學的知識... :)

匿名 提到...

從最近的復興事件就可以看出金融界的黑暗。突然無預警說倒閉就倒閉,不知情的散戶手中持股突然變壁紙?

綠角 提到...

對啊
似乎沒聽到什麼股票分析專家
在事前提出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