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花與泡沫(Dodo and Bubble)

近一年來,三不五時,就會有”指數化投資引起泡沫”、”ETF引起泡沫”的”專題報導”。不約而同的,這些文章中都引用一些主動投資大師,主動資產管理業者的談話。他們認為,指數化投資與ETF本身是一種泡沫,或是會引起市場泡沫。

這個問題要好好釐清一下。

首先,為什麼會有泡沫?

泡沫需要股票市場嗎?

不需要。光是一顆植物的球莖,就可以產生泡沫。(17世紀荷蘭鬱金香泡沫)

泡沫需要基金嗎?

不需要。在共同基金還沒出現之前,股市就已經有泡沫。

泡沫需要ETF嗎?

仍是不需要,在1990年代,ETF推出之前,股市在美國,在日本,都出現過泡沫。

換句話說,泡沫這種市場現象其根本由來,在於人心中的投機心態,以為買進之後,短時間之內就可以用更高的價格賣出。跟是投資什麼東西,以及當時盛行什麼投資工具,未必有關。

所以,假如我們說,1990年代當時,基金已經是散戶主力投資工具,所以基金是造成1990年代美國網路泡沫的元兇?

這個邏輯對嗎?

不太對吧。

現在的市場是不是泡沫,很難說。很多事情都是當下不明,事後看才清楚的。但假如現在真的是市場泡沫,就直接歸因於近年愈來愈熱門的指數化投資與ETF,這個邏輯還是不對。

再來。指數化投資跟ETF,仍是市場中的小眾。

根據美國Investment Company Factbook的統計,美國ETF資產總值2.5兆美金,共同基金是16.3兆。基金業者的規模是ETF的6.5倍。

而共同基金中,指數化投資工具只占了24.9%的比重,其它四分之三,都是主動投資工具。

況且,也不是所有的ETF都是指數化投資工具。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好好看一下2017 Investment Company Factbook讀後感1—主動型基金的潰敗這篇文章中的數字)

主動型基金業者指責指數化投資引起市場波動,會像是這樣的場景:

有個體重90公斤的大人,跟一個體重15公斤的小孩,一起坐威尼斯的貢多拉船。

途中,船突然晃了一下。

這個大人就破口大罵,”都是你這個死小孩,早餐喝了500cc的果汁,體重大增0.5公斤,才會造成船隻晃動。”

船夫說:”到底誰才是船上的胖子啊?”

對啊,到底誰才是金融市場中的胖子啊。

現在還是主動投資人為主的市場。

主動型基金業者心中的恐懼是這個數字:

”2016年,主動型基金業者流失4260億美金的資產,指數型基金流入1970億美金。”

他們的市場縮小了,他們覺得被”侵犯”了,所以反擊回去。

但這些業者有沒有想過,投資人為什麼會放棄主動型基金,投入被動投資的懷抱。

理由很明顯,因為指數化投資可以讓投資人用更低的成本拿到更好的績效。好東西,當然要用啊。

主動投資業者正當的回擊方法,就是用更低的成本讓投資人拿到更好成績。

不,他們不這麼做。他們持續收著高費用,然後用口水反擊。找一些它們專門投放廣告的媒體業者,講一些危言聳聽的話。這種對於投資人選擇的回應,再次讓人懷疑將資金託付給他們是否是一種聰明的舉動。

而缺乏相關知識,也不去查證的記者與主持人,則成為這些主動型業者的口水戰砲口。

在1910年代,福特標準化大量生產T Model,汽車開始走入一般民眾家庭時,可能也有馬車製造業者罵:”汽車是一種泡沫”。

Well,罵是沒用的。汽車就是比馬車好用,所以消費者都選擇了汽車。

主動投資業者有沒有好好想過,為什麼投資人認為指數化投資比較好用呢?

今天,主動投資業者假如只會罵指數化投資是”泡沫”,而不去思考如何提供投資人可以與指數化投資匹敵的服務,那麼他們為自己設下的終點就是”明日黃花”。


後記:
美國當地對主動業者這些不實指控的反擊,請見晨星專欄作家Rekenthaler寫的3 Reasons Index Investors Deserve Perdition (or Not)。文中他一樣認為,說指數化投資引起市場泡沫,是無稽之談。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SPIVA Scorecard 2016成果回顧—指數化投資的長期成果(The Triumph of Indexing--SPIVA Scorecard 2016)

2017 Investment Company Factbook讀後感1—主動型基金的潰敗

2018 Investment Company Factbook讀後感1---主動型基金仍是市場主力

2019 Investment Company Factbook讀後感1—指數化投資的成長與現況

2019 Investment Company Factbook讀後感2—ETF對整體股市的衝擊

你該擔心指數化投資泡沫嗎?(The Oversold Bubble of Indexing)

那條較少人走的路(The Road Less Traveled)讀後感2—服務他人的事業理念

主動投資沙文主義(Chauvinism of Active Investors)

ETF滯洪池(ETF as Market Volatility Damper)

7 comments:

Denny 提到...

最近我也看到那篇報導, 但是我總認為此說法邏輯不清.
一般的資產, 往往無法客觀的評估價格, 因此泡沫的現象, 就是人們以不理性的價格來交易.
然而ETF再怎麼換手, 都不至於偏離淨值太多, ETF要漲翻天, 那也是底下的股票價格在漲, 不是因為ETF的交易引起的, 實在有點倒因為果.

除非, 人們認為買ETF比買股票績效好, 對ETF的需求太大, 導致ETF規模膨脹, 不得不買進更多的股票, 但如果這種情形發生, 人們大概也會注意到, ETF的組合持股在漲, 績效不錯, 這與假設不合, 所以應該不會發生.

Ian 提到...

投資人在短期持續把資金投入市場, 很容易出現股價過高偏離的情況, 不管是透過主動基金或指數基金或自行購買, 都是差不多的, 但三種交易行為中, 應該透過指數基金產生的泡沫速度應該最慢, 因為主動基金或自行購買的週轉率都高過指數基金(或ETF), 資金存量再乘上週轉率, 才會是市場交易量 所以由這個角度來說, 過度追價某些個股, 恐怕還是個別投資人或主動基金造成的結果

ccw 提到...

ETF不一定是泡沫的主因-我同意
但我擔心:過多的資金進入ETF而投入股市,是否可能造成股市泡沫化呢?

綠角 提到...

過多的資金透過買進股票
過多的資金透過買進基金
過多的資金透過買進ETF

投入市場
都可能造成泡沫

但這不是股票、基金或ETF造成泡沫
是投資人行為造成的

綠角 提到...

謝謝Ian的分享
的確是這樣
指數化投資該是穩定的一方
卻被拿來說會造成市場不安定
這實在很奇怪~

blogger for 13 提到...

美國ETF資產總值2.5兆美金,共同基金是16.3兆。基金業者的規模是ETF的6.5倍。

(vt vti.....都是共同基金的一部分,這些指數型投資工具大約佔有4兆,這樣還算是etf資產總值2.5兆的一部分嗎?
我一直以為vt 是etf , 現在才知道v t 是共同基金的一小部分)

而共同基金中,指數化投資工具只占了24.9%的比重,其它四分之三,都是主動投資工具。

(新手發問,關於文中的這一段)

綠角 提到...

Vanguard的ETF很特別的地方在於它是基金的一個股別,可參考Vanguard獨特的ETF發行方式(Vanguard ETFs as a Share Class of Open-End Mutual Funds)

這個ETF發行方法是Vanguard的專利
其它業者就不是這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