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後”讀後感—向上爬的必要


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後”的作者是顏擇雅女士。

這本書的書名需要解釋一下。最低的水果,意思是說,一棵果樹長滿了水果。有些在低垂的枝椏,有些在高聳的樹端。我們去摘水果,一定會先從容易的開始,也就是最低的水果。

等到低的,容易採的水果摘完之後,那就比較辛苦了。你要費更多心力,才能吃到水果。

作者用這個書名來指稱台灣目前的狀況,她指的是台灣的經濟發展。

一個國家經濟發展剛起步時,會是一個相對快速的成長期。因為只要你引進已開發國家已經知道的機器、工法與程序,生產力馬上會有很大的進展。

譬如從沒有火車,到有火車。沒有電力,到有電力。沒有生產線,到有生產線。都會是飛躍性的成長。只要照著前人的軌跡走就可以了。

然後藉由替已開發國家做代工,經濟就會很有起色。

但這個簡單的時期已經過去了。要比低價代工,世界上有太多初階人力比台灣便宜的國家。我們已經不能在這個地方與人”一較高下”,我們站在邁向已開發國家的路上,要自己領頭,做出別人想不到,或是做不出來的服務與產品。

這是個困境,也是個機會。

我們會面臨這個困境,代表我們過去的成長已經帶我們達到這個高度。

我們面對這個機會,代表台灣將接受考驗,看我們的人民能否有足夠的創意跟行動力,自行開創新局。

但在這個時間點,很多人只看到困境的一面,而不是機會的一面。

看到困境的人,怨東怨西。最常見的情形是緬懷過去。以為過去怎樣怎樣,現在怎麼就辦不到呢?

問題就在於,現在根本是不一樣的狀況啊。不是你伸手就可以摘到水果,現在是要費力先建梯子,再爬上去,才有水果。

面對這個困境,作者很完整的從目前台灣的教育,社會氛圍,與企業家的責任等方面,給予完整的分析。

其中讓我比較有感觸的,是台灣普遍存在的唸書就要進台大等名校、就職就要進大企業或是拿鐵飯碗的心理。

OK,在以前,照這樣做就會有好成果的年代,這可能是一個不錯的求學或職涯建議。但現在時代不同,我們需要各種專長的人才。社會價值觀的單一化,會讓太多年輕學子或就職人力,往不見得適合自己,但符合社會期待的窄門硬擠過去。

這不僅造成人才的單純化,無法應付目前多變的挑戰,也造成許多”落選者”,自怨自艾,以為人生沒有其它成就的可能。

一個能欣賞各種成就,多元價值的社會觀,才能培養出多變的人才。這才是這個時代需要的人力基礎。

當然,複雜經濟問題沒有簡單的答案。特別是我們還有對我們形成龐大壓力的鄰國,中國。對於中國應該採用怎樣的看法與態度,書中也有很好的討論。

這是一本討論面向很廣泛的書,例如追尋本土如何跟國際產生連接(三貂角跟聖地牙哥有什麼關係),到底在台灣民眾心裡對當兵抱持怎樣的看法(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募兵制募不到人),資訊科技對高等教育的影響(將出現明星大學教授),”台灣之光”這四個字的深層意義等。都是深入,有趣且發人省思的論述。

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後”是一本為當前台灣現況把脈的書,貼近時事且切身相關。

更重要的是,這本書鼓勵我們,當代本來就是更嚴峻的挑戰。不要喪志,努力打造梯子,為我們自己,也為下一代,發展出摘取高處水果的能力吧。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The Wisdom of Crowds讀後感2—群眾才能扶持成功產業

The Birth of Plenty讀後感續1—各國的經濟發展

“誰把台灣經濟搞砸了?”讀後感2---政府導引的必要

真確(Factfulness)讀後感1---世界比你想像中美好

2 comments:

林品瑜 提到...

綠角先生,顏擇雅固定時間會上News98張大春時間。下述是歷史聲音檔。你文中提到的內容其實在廣播都聽到的
http://abel.math.ntnu.edu.tw/~lyz/commend/commend.htm

綠角 提到...

謝謝分享~